善和恶的感言

09-1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感想

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这句话值得让同学们知道并铭记在心。

\ 我们学校曾经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令五申,但同学们违纪者仍然大有人在,有的只是违犯一些非常小的过失,比如跳窗,乱扔果皮、塑料袋等。

这些现象虽然越来越少,但毕竟仍然存在。

可以设想,这些同学在违犯这些“小”的过失之时,极有可能是心存侥幸的:“小事一桩。

老师又没看见。

”\ 这种侥幸心理害人不浅。

失之小节,也许是酿成大错的开始,因为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往往体现在小节上,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

反之,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时时处处从“小”做起,也许正是长大成材的良好开端,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

\ 当然,这一切并不一定要老师必须看见。

违犯“小”的错误,即使“老师看不见”,仍然是一个铁定的错误;做了“小”好事,有了“小”的增益,即使“老师看不见”,仍然是一个可喜的长进。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同学们如果把三国诸葛亮这句话置之座右,奉为处世箴言,必然会增益良多,长进良多

读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什么感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

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身坏习气:迟到、旷课、泡网吧、吹口哨、相互打骂、讽刺,甚至结交一些社会痞子,向同学敲诈要钱;有的甚至去小偷小摸;还有的因为与同学有些矛盾,就纠集一帮人打群架。

同学们不要认为这是区区小事,如果我们若闻,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防薇杜渐加以改正,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就会发展到有违法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些学生现在的一些行为已经得到了违法的地步,比如执刀行劫,盗窃家属区空调铜管等,只是因为你们年龄尚小,没有进行刑律追究而已,一旦继续下去,必将受到严厉制裁而毁了前程,那时再痛心疾首后悔晚矣。

勿以善小而不这,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

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好的小事,就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情。

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有浩瀚的海洋。

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

轻视一砖一瓦,就不能盖好高楼大厦。

千百年来,古人有许多强调“做小事”重要性的名言警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垒土成山,纳川成海,积善成德。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一个坚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他必然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人民的赞扬。

一次关灯,一句善语,一次让座,一个微笑,都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

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谅解、和睦、友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

同学们:请留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

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

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让我们始终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的日行一善感言

日行一善”活动心得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

他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他。

每一年的学雷锋活动都会使我们对“雷锋精神”有新一层的认识,今年也不例外。

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被我们记住,因为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践准则,使每一个中国人所崇尚的。

为了号召大家学雷锋做好事,学院发起了“日行一善”的活动,每天做一件好事。

日行一善其实既简单又困难。

就像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只是弯下腰那么简单,然而如果你懒得去做,便是困难至极。

西方社会的心理学家阿弗利.亚多拉为忧郁病患者开了这样一个处方,说若照着这个处方,即可在两个星期痊愈。

要说这处方的内容,可简化为四个字——“日行一善”。

怎样才能“日行一善”呢

按照西方社会预言家哈梅德说:“就是带着微笑去关心别人”。

这些都不无道理,很值得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患忧郁症的人所思考。

按理讲,自己患了忧郁症,应当先对症拿药,治好自己的病才对,而亚多拉这位心理学家却偏偏要求他们每天都要为别人去做善事,而且还必须要带着微笑去做才行。

从这一点上讲,这就不仅仅是治生理上的病的问题了,而是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问题,而且要想自己好,首先要让别人好,只有让别人过得好了,自己才能真正的好起来。

为什么这位心理学家为忧郁症病人开出了如此简单而又如此高明的处方呢

是他在讲空话吗

不是。

这是他在运用人生哲学的原理治疗人的生理上的疾病。

他向人们说明了,治疗一个人的生理上的疾病,必须先从治疗心理上即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做起,只有人的精神上放松了,卸掉了压在心头上的沉重的精神包袱,才能解除人的生理上的疾苦。

心理上的病与生理上的病紧密相联,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心理上的病比生理上的病表现得更痛苦,更难以治疗和恢复。

我国有句老话,叫做“心头之恨不除,永无宁日”,其中也不无这个道理,治病先治心,除病先除根。

“日行一善”,天天如此,你就会天天想着别人,日日不再考虑自己,这样你就会把整个心思和精力倾注到别人的身上了,而唯独没有了自己。

当你全身心的带着爱,带着微笑,去行一件一件的善事,去做一个一个的好事时,别人也会向你发出爱的信息,也会向你带来灿烂的微笑,也会让你快乐起来,轻松起来。

大家相互彼此的爱,彼此地笑,势必产生和谐的共鸣,营造携手为伴、天下人都是朋友的生存环境。

若如此,大家都去“日行一善”,那还会有何来愁,何来恨,何来仇而言呢

这世界不就变成了美好的人间了吗

这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日行一善”,愿从人人做起。

如何从宗教角度看待善与恶

呵呵。

上面一位说的好啊,要想明白什么是善恶,就得给善恶一个标准。

我想说的是这个标准,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善恶标准都是从传统那儿延续下来的,而对于不同的宗教的信徒来说,他们心中的善恶标准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这个五花八门的世界里,这个善恶的标准时不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那没你的标准是什么呢

看看你的世界观和你的人生境界。

你要是以宇宙为心就和以你个人为心或以你的国家不一样了。

自己慢慢的品味吧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感想800字

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巴尔扎克·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布尔沃一利顺·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

——高尔基·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罗佐夫·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马克·吐温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