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表达过犹不及的句子

05-02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论语》中的词语“过

过犹不及 【成语】 过犹不及 【发音】 guò yóu bù jí 【解释】 过:过分;犹:像,如同;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示例】 【第1句】: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第2句】:据老夫看来:这是“~”。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近义词】 过为己甚 【反义词】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灯 谜】 未遂罪 【故 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第2句】: 求论语'过犹不及'的深层意思

成语 过犹不及

发音 guò yóu bù jí

解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示例 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近义词 过为己甚

反义词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灯 谜 未遂罪

【第3句】: 如何理解先师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过犹不及”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所写的《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犹不及 (成语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第4句】: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

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

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过犹不及【解释】 过:过分;犹:像,如同;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

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和为贵”的“和”不是 “和平”,强调的恰到好处,跟 过犹不及 是差不多的。

【第5句】: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

过犹不及

【解释】 过:过分;犹:像,如同;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和为贵”的“和”不是 “和平”,强调的恰到好处,跟 过犹不及 是差不多的

【第6句】: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4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5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第6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第7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8句】: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第9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10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4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5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6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第7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第8句】: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第9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10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第7句】: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德不孤 必有邻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第1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2句】:巧言令色,鲜亦仁!【第3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第4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第5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第6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第7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第8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9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10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11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第12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第14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第15句】:朝闻道,夕死可矣.【第16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第17句】:放于利而后行,多怨.【第18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19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20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21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第22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第23句】:德不孤,必有邻.【第24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第25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26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第28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第29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30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31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第32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33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34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35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第36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第37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38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40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第41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第42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第43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44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第45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46句】: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第47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第48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第49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50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第51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第53句】:食不语,寝不言.【第54句】:寝不尸,居不容.【第55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56句】:未知生,焉知死?【第57句】: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第58句】:过犹不及.【第59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60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61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第62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第6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第64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第65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第66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68句】:言必信,行必果.【第69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70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第71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第76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第77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第78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79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80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第81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82句】:小不忍,则乱大谋.【第83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第84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第85句】:君子忧道不忧贫.【第87句】:有教无类.【第88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第89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第90句】:既来之,则安之.【第91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第92句】: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第93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第94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第95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第96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第97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第98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8句】: 谁有关于论语先进篇的文章呢

先进篇第十一【本篇引语】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评析】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

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原文】11·3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

文学(4):子游、子夏。【注释】(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4)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译文】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原文】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评析】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

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原文】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注释】(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原文】11·6 南容三复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注释】(1)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

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译文】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

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儒家从孔子开始,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

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这里,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赏南容的慎言。

【原文】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原文】11·8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注释】(1)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

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

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

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评析】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